您的位置: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详情
全贴合SOCA工艺的优缺点,脱泡机在SOCA工艺中的作用?
2025-03-26

SOCASol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)是一种无基材的固态光学胶,广泛应用于显示屏、触控面板、摄像头模组等高端光学贴合领域。相比传统LOCA(液态光学胶)和带基材OCASOCA在工艺和性能上有显著差异。以下是其优缺点详细分析:

SOCA工艺优势:光学性能顶级、耐候性强、适合柔性/复杂结构贴合,是高端显示(折叠屏、车载)的理想选择。

1. 光学性能方面:高透光率(>92%),雾度低(<0.5%),适用于高分辨率显示(如OLEDMini-LED无基材结构,避免传统OCAPET基材导致的折射率失配或光损问题。

2. 工艺稳定性固态胶膜直接热压贴合,无需像LOCA那样控制点胶量和流动性,减少溢胶风险厚度精准可控(25~500μm),适合超薄设计(如折叠屏)。

3. 耐候性强耐高温(-40℃~120℃),适用于车载显示、户外设备等严苛环境UV老化,长期使用不易黄变(相比LOCA)。

4. 适合复杂结构贴合柔性适配:可应用于曲面屏、折叠屏(如三星Galaxy Z系列)无应力残留:热压固化后胶层均匀,减少翘曲风险。

5. 低气泡风险真空热压工艺可大幅减少气泡(相比LOCA的液态固化收缩气泡问题)。

 

SOCA工艺劣势:成本高、返修难、大尺寸应用受限,需权衡产品定位选用。

1. 材料成本:SOCA胶膜价格高于LOCA和传统OCA(约高20%~50%设备投入:需高精度热压机、真空脱泡设备(如高温脱泡机)。

2. 工艺复杂度对基材清洁度要求严格:需等离子清洗或UV-Ozone处理,否则易出现附着力问题温度/压力控制敏感:热压参数偏差可能导致胶层固化不均或脱层。

3. 返修困难固态胶一旦固化,难以剥离,返修时易损伤面板(LOCA可通过溶剂溶解返修)需激光或加热拆解,增加维修成本。

4. 适用场景受限SOCA胶膜宽度有限(通常<1.5m),超大屏需拼接,影响良率不适合低成本应用:如低端消费电子产品更倾向使用LOCA或普通OCA

5. 固化时间较长部分SOCA需热压+UV二次固化,整体工艺时间比LOCA(仅UV固化)更长。

 

脱泡机在SOCA工艺中的作用

SOCA在热压贴合后可能残留微气泡,高温脱泡机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良率:

真空环境(-0.095MPa)抽出溶解气体。

精准温控(60~80℃)降低胶层粘度,促进气泡逸出。

压力均衡(0.3~0.6MPa)确保胶层均匀收缩。

 

高压脱泡原理

通过高温+机械压力(通常0.5~1.5MPa)使OCA胶软化流动,挤压排出气泡,同时促进胶层与基材的紧密贴合。

处理时间短(通常3~10分钟),适合批量生产。

无需抽真空,设备结构简单,维护成本低。

对固态OCA(如SOCA)或厚胶层(>200μm)效果显著,能强制填充微观凹陷。

高压可增强胶层与基材的物理结合力,减少后期脱层风险

 

真空脱泡原理

在真空环境(-0.095MPa以下)中加热(40~80℃),利用负压抽出胶层内溶解的气体,同时降低胶水粘度促进气泡逸出。

真空环境能抽出溶解态气体(高压无法解决的微气泡),良率可达99.9%以上

无机械压力,适合柔性屏(OLED)、脆性基材(超薄玻璃)

对曲面、异形贴合件(如摄像头模组)效果更好,气泡无处藏匿。


 微信图片_20250326135956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世豪机电设备-自动上下料脱泡线


为兼顾效率与质量,折叠屏手机SOCA贴合车载触控屏高端产线,世豪自动上下料脱泡线,采用分阶段脱泡方案第一阶段:高压脱泡快速消除大部分气泡,完成初步贴合。第二阶段:真空脱泡彻底清除残留微气泡,提升产品可靠性。

推荐参数:
温度:70℃ ±5℃ | 真空度:≤10Pa | 时间:15~30分钟

 

SOCA工艺凭借高透光、耐弯折、无基材等优势,正逐步替代LOCA和传统OCA,但需严格管控贴合环境、温度/压力参数,并搭配高温脱泡机确保无缺陷贴合。如需具体SOCA材料选型或工艺优化方案,可进一步探讨!